|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什么是法?什么是自然?老子在《道德经》中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句话的核心意思在于告诉我们:人与自然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也就是说,人不可能离开天地自然而独立存在。 关于什么是“法”?我理解这里的“法”字是一个动词。它有“顺从、遵循、依照”的基本意思,或可说成“不违背”的意思。因此,“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可以解读,人要顺从地,地得顺从天,天遵循一定的规矩,一切规矩都要顺应自然。 我们知道,自然界的一切事物都按照一定的规矩行走,春风起才会百花开,冬雪到才有万物藏。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说的就是这个意思。说武则天让牡丹寒冬开花,那是传说。说窦娥蒙冤六月飘雪,那是神话。人生活在日常烟火之中,既不是地里的土行孙,也不是天上的七仙女。人得顺应地利天时,人可以认识天、影响天,人也可以利用地、改造地,但是人不可能为所欲为。正所谓一切都有规矩。 我觉得“道法自然”中的“自然”,说的是事物运动的规律。换句话说,是“顺其自然”,是按照事物发展的规律办事。 我们常常说“天意”,其实“天意”就是万事万物发展的规律,谁都不要去违背。当然,人是万物之灵,有美好远大的理想,可在实现理想的路上,我们不可能翻了天,也不可能覆了地。 前三个法是效法的意思,最后的这个法是:“本象,就象如”的意思。自然则是:指自然而然。其于生物就是本能,好比如是不用学习即可自然掌握的技能一样。老子在道德经中常以婴孩比征于道,为什么?皆因婴儿一切的都是本能使然,其纯朴尤如道这样,老子讲婴儿长时啼哭而其嗓子却不为此沙哑,是皆因婴儿表面看似柔弱,但其由于接近于道,因此元气却充盈不泄,故久哭而不声哑就是这个原因了。 智者的认同往往是非常相似的,远在欧陆大地,时间更是相距十万八千里的德国精神分析学开山鼻祖弗洛伊德在这个上竟与李老君不谋而合。弗洛伊德认为人的本能就在潜意识之中,婴儿的行为十有八九是依潜意识的本能行事,比如吃奶、笑、哭均是本能而然。潜意识这个东西其实固固的掌控着人的一生,其由于接近道,所以你的身体若可以调出潜意识去完成某个动作你是不会觉得累的,比如操控键盘打字:盲打是最快速的,也是最不容易使你觉得累的好方法! 其实道德经很多东西是可以与易经联系起来思考的,老子这句话有5个“体”:天、地、人、自然、道。太平经立足于道德经进一步阐发认为天地人为三,自然为二,道为一。老子: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二是一到三的过渡,所以较之三,二较更接近于一,因此老子讲道法自然。在这里这个法是解为本象的意思,在古汉语字典:“法”其中一个上古的涵义就是“本象”的意思,这句“道法自然”是解谓…道本来就是象自然似的。 这里讲下关于道生一,为什么古人很多时候把道认为可以就是一,比如周代楚地民间神话那个宇宙的缔造者就是叫太一神,又如上古文献,郭店楚简又早期道家极为重要文献叫太一篇等等。道与一是一个本体的两个状态,这个宇宙的终极本体,之前为道之后为一,所以道家亦有将其统称谓道。 道德经的一、二、三、的概念是源于易经的:河图洛书(河图始于一万年前的伏羲皇,洛书始于4100年前的夏朝开国君主大禹氏)。为什么?举实例:洛书又叫九宫图,在易学为后天圣图,其代表后天这个三,老子说三生万物,是缘故于此图。 我们从图中看:图中不管横排相加如3+5+7=15、8+1+6=15。竖列相加如1+5+9=15、6+7+2=15。斜列相加6+5+4=15、8+5+2=15。其余相仿,怎样相加其和均是15,然而其15众数相加:1+5=6。好的,6就是能表征世界万事万物的64卦的这6个爻,然这6个爻均是源于八卦的3个爻,大家都知道64卦是源于八卦,八卦正恰巧就是由三个爻而构成的!所以老子讲三生万物就是这个意思,就是根据于洛书的了。 老子常说其不能用有限的语文去准确说明道是什么,但老子于道德五千文中还是试图尽力的描述他心中所领悟这个道给广大有缘人,比如其将道解释为:“无”、“大”、等等。这里其又用自然来比拟道。因为人们对理解自然总比理解道来得好把握些吧。 上一篇道家朝拜礼仪的做法下一篇庄子:明日不可待,昨日不可追! |